我國慢性腎臟病患者達1.3億 每10人中1個有腎病
今天是第十個世界腎臟病日,今年的主題關注的是全民的腎臟健康。據流行病學統計,我國慢性腎臟病患者數達1.3億,每10個成人就有1個腎病在身。專家指出,以為“身體好沒必要定期檢查”、“腎功能指標高一點點沒問題”,這對慢性腎病的早發現早治療十分不利。
目前,人們仍普遍存在認識誤區,“腎臟病被稱為‘隱形殺手、沉默殺手’。”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腎病科主任魏連波指出,據流行病學統計,我國慢性腎臟病患者過億人,每10個成人就有1個患有腎病。但腎臟疾病發病較隱匿,在 慢性腎病早期,出現水腫、血尿一半的幾率還不到,有些患者出現水腫、血尿也是一過性的,往往幾天、一周左右就自行消失,因此容易被忽視。
另外,有些人即使每年定期體檢,也未必做尿常規檢查,只是做血液檢查,發現腎功能指標高出一點點也不在意,覺得“沒問題”。專家提醒說,腎功能沒發現問題并不代表腎臟一定沒問題。因為健康人群有兩個功能正常的腎,但平時只要發揮四分之一、也就是其中一個正常腎的一半功能就基本能滿足代謝需要, 如果其中有一個腎臟部分受損,另一個腎臟仍能正常工作,腎功能指標也可顯示正常。如果腎功能指標出現問題,病情可能已不是早期那么輕了。
腎臟病最愛哪些人?
1.患有糖尿病、高血壓、心血管疾病或有腎臟病家族史人群;
2.患有代謝性疾病(肥胖、高血脂、高尿酸)、慢性泌尿道感染、尿路梗阻、自身免疫性疾病(紅斑狼瘡等)、長期使用腎毒性藥物(非甾體類抗炎藥、抗菌素等)、高蛋白飲食、吸煙、過度飲酒、低出生體重、年齡65歲以上的人群。
專家指出,慢性腎病的發病誘因多種多樣,其中有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誘因不得不提及——感冒!感冒(上呼吸道感染)在很多人眼中可能只是種常見 的“小病”,卻存在著誘發腎病的大風險。專家在問診中發現IgA腎病中多數患者在發病前的很短時間內存在“感冒”,醫學研究也證明了上呼吸道感染與此類腎 病的發病存在著客觀聯系。
反復感染、過敏是誘因
“腎臟病不像呼吸道感染、胃腸道感染,治療要以月以年來計算,最好就是不要得病。”李穎杰說,很多腎臟病的發病與免疫功能紊亂有關,過敏、感染等都可能誘發腎病,家長應該在源頭控制住這些誘因。如兒童腎臟病中最常見的急性腎炎,往往是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和皮膚膿皰疹早期沒有及時干預所誘發,“急 性腎炎的來勢是比較兇的,一旦出現,患者短時間內會出現血尿、高血壓、腎功能衰竭、心功能衰竭等。”
另外,如今的“尿不濕”吸水、防漏作用都很好,李穎杰擔心這樣反而不利于兒童泌尿系統的健康,“由于生理差異,以前女孩子泌尿系統感染比男孩多,但現在男女孩都一樣多了。小便、大便一起包在紙尿片里,密不透風,容易導致感染,假如孩子本身有泌尿系畸形,細菌就可能上行感染腎臟。”
兒童腎內科另一種常見的疾病腎病綜合征,往往和孩子的過敏體質有關,兒童常見的濕疹等,應該引起家長重視,“假如濕疹持續時間長,導致身體里面免疫功能紊亂,誘發腎病綜合征的出現。”
另外,南方地區的人愛吃海鮮、喝啤酒,痛風比例較其他地區高,繼發的痛風性腎病、腎衰竭也不能忽視。而隨著生活水平提高,人們吃得好、運動少導致的身體肥胖、體質下降等也使“代謝綜合征”增多,這也可助長慢性腎病的發生。
兩歲孩子“長胖” 原是腎病癥狀
記者從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了解到,該院兒童腎內科的病床長期滿負荷,血液透析的小患者最小僅有兩三個月大。專家提醒,兒童腎病“手尾長”,一定要重視預防,由于腎病的發病往往和免疫紊亂有關,兒童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、皮膚膿皰疹、過敏等疾病應該及早干預。
兩歲童倆月發展為腎衰
兩個月前,尚不到兩歲的文文(化名)小臉蛋和上眼瞼開始出現浮腫,家長以為只是文文長胖了,沒有在意。直到后來,文文開始咳嗽,浮腫加重到樣貌“走樣”,家長才帶他到醫院看病,發現文文竟然患上腎病綜合征,更已經進展到腎功能衰竭,腎臟無法把體內產生的毒素排除體外。
“大部分腎臟病的早期癥狀都很隱匿,只是上眼瞼腫、尿少等,但如果家長留意到了,及時到醫院做個尿常規,99.8%的腎病都可以發現。像文文這 樣拖到腎衰才來看,逆轉已經不可能了,非常可惜。”市婦兒醫療中心腎內科主任醫師李穎杰介紹,不要以為兒童和腎臟病沒有關系,“去年一年,我們的兒童腎內科門診量有1.7萬人次,住院900多人,41張病床長期滿負荷,現在還有幾十名小患者在輪候入院。